云网讯(张金清)11月27日,新加坡芽笼济正宫城隍庙进香团一行40多人,恭请石狮城隍夫人福建城隍庙交流进香团到云霄老城隍庙,并进行民俗文化交流,受到当地信众的热烈欢迎。
当天,新加坡侨胞还进行民俗文化表演。伴随着鞭炮、锣鼓声,2尊“城隍公”进入城隍庙内,扛轿4人为一组扛一“銮轿”,共2辆“城隍公”銮轿,他们分别抬起坐着“城隍公”的銮轿,只见扛轿人争先恐后,“銮轿”忽上忽下,左右摇晃,飞奔而过进入城隍庙内。
据云霄县博物馆馆长、研究员汤毓贤介绍,云霄城隍庙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乾隆元年,漳浦县丞移驻云霄,云霄始建城隍庙,庙奉祀“赐封城隍司威灵公”,为福州府都城隍香火分炉,云霄城隍官居二品公爵,为府城隍级别。城隍庙宇规模为二进一院,坐北朝南,前后有座大殿,大殿后面有太岁星君阁,配祀斗姆元君神像。庙内一对楹联,上写“保障功隆,俎豆千秋修祀典;清漳地重,馨香奕世仰神明。己心可欺,任汝眼前胡涂做去;神鉴难瞒,看尔背后报应频来。此联作者秋嘉禾,是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祖父,清光绪年间曾两度出任漳州府云霄厅同知之职。他写此联,为整顿地方吏治,淳化民风而借助于神灵,颇费心思。同时警示世人,要存感恩之心、敬畏之念。这是城隍楹联的核心内涵。
云霄县老城隍庙张主任说道:“城隍爷作为县城地方保护神,百姓烧香敬神、祈望城隍相助之俗由来已久,在万物有灵传统民俗观念下,百姓总带着虔诚愉悦心情祈求国泰民安,获得城隍爷的赐福”。
近年来,云霄县全力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越来越多的历史文化资源留住了“文脉。在中华民族重根情结的驱使下,祭祀城隍的民俗随着郑成功收复台湾和大陆漳泉民众移垦海外的足迹,很自然地传播到台港澳及东南亚华人世界中,在移居地建起了最能代表家乡的城隍庙,承接起海内外炎黄子孙神缘关系的文化纽带,演化为护佑海外华人生活的保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