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生态旅游助推精准扶贫

  • 2017-12-07
  • 来源:云霄新闻中心
  • 编辑:云霄融媒|云霄新闻网
  • 观看:1687 次
  • 暂无简介

    云网讯(蔡育忠 文/下河乡党政办 图)近年来,下河乡围绕打造“城郊生态工业强镇·云霄后花园”的发展目标,本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将发展乡村旅游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因地制宜,开展乡村生态旅游,将其作为推动创新发展、助力脱贫攻坚的新兴产业来培育,积极创新载体,加大资金投入,着力做好“山水”及“特色”文章,建设下河杨桃生态观光园、七高际旅游景区,形成下河—车圩—梅林—七高际旅游精品路线,年吸引游客超过10万人次,沿线群众收入大幅增加,旅游扶贫新模式初显成效。

    重特色,显价值

    下河乡有不少贫困村是特色旅游资源富集区,在这些地区发展旅游业有利于突显资源特色,创造可观的综合效益。该乡在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时,因地制宜,立足于全乡实际情况,摒弃“千村一面”的做法,扬长避短,充分表现和突出自我特色。根据各个村实际情况,将优美生态景观与古建文化景观相结合,着力开发杨桃岛观光园、七高际旅游景区,将沿线车圩美食、燕翼楼、内龙陶淑楼、梅林瀑布等景观串点成线,打造形成下河—车圩—梅林—七高际精品旅游路线。通过下河杨桃观光园、七高际旅游景区等旅游景点,聚拢大量商气人气,打响“下河杨桃”、“七高际富硒蔬菜”、“外龙金枣”等产品知名度,积极鼓励有能力、有实力的农民加大闲置房屋、土地等资产的盘活与利用,带头从事农家乐、乡村农居等项目,使广大农民通过参与乡村旅游,在离土不离乡的情况下实现有效就业,提高群众收入,为提高该乡民众收入开创新举措,打开新思路。

    调结构,促发展

    乡村旅游植根于农村,旅游需求直接增加了农产品的需求量,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了发展的机会。该乡在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时,坚持以旅游产业发展反哺壮大经营主体,推进“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不断壮大,初步构建起一产”杨桃鲜果、“二产”杨桃加工及“三产”乡村旅游产业相互促进、相互提升的产业闭环。截止目前,全乡共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38家,家庭农场、农家乐64家,农村经济更加活跃,农特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得到切实提高。

    促就业,能脱贫

    在乡村旅游业的带动下,农民通过自办农家乐、开店摆摊设点、到旅游企业务工、到住宿餐饮、旅游商店就业,靠自己的劳动获取收入。除此之外,该乡自2014年来成功举办杨桃采摘季、杨桃美食节、杨桃王评选等活动,加大下河杨桃品牌的宣传、推介,扩大杨桃产业影响力。今年2·25杨桃采摘季吸引游客超过6万人次,8家采摘园接待游客超过1万人次,带动经济收入400余万,直接带动农户增收致富,打造出扶贫攻坚战场上的“下河特色”。以下河村为例,有52户贫困户通过乡村旅游实现增收,户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

    补短板,优环境

    下河乡位于云霄县城近郊区,发展农家乐有较为广阔的市场前景。通过发展农家乐,为城镇居民提供回归自然、体验农事和农村民俗活动的场所,不少农村的卫生条件、农民居家条件和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营造了优美宜人的绿色生态环境,同时还有力地促进了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生活方式的变革。下河村、七高际村近两年发展乡村旅游总投资超过千万元,基础设施得到大幅改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提升。

    下河乡立足全乡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创新思路,打开新局面,推进该乡生态乡村旅游更好更快地发展,为该乡打赢扶贫攻坚战保驾护航。

    推荐信息
    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