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海市东园镇南边村村民依靠农业现代化走上了“有奔头有甜头”的致富路——
菜地里飞出欢乐的歌
☉记者刘长乐 杨朝华 邓娜黄舒哲 通讯员龙闻 文/图
南边村农民在省级农业示范区标准化蔬菜基地上劳动
南边村坐落于龙海市东园镇鹅浪山麓。时值初春,烟雨濛濛。记者穿行在村里数百亩省级农业示范区标准化蔬菜基地上,入眼尽是绿水绕田,菜花吐艳。不远处,鳞次栉比的农家别墅显得格外醒目。
村党支部书记甘志勇高兴地说:“你们来得正好,村里养虾大户甘永辉刚刚乔迁,欢迎大家光临啊!”走进甘永辉崭新的农家别墅,周边是成片的香蕉林。小院里布满了鞭炮屑,窗台上悬挂着红布条扎起来的龙眼枝,兰花吐蕊,红茶飘香。甘永辉聊起他们家四世同堂的幸福生活,笑逐颜开。
南边村只有539户、2353人,大部分是郑成功重要部将甘辉的后代,他们继承先祖开拓勇猛的精神,在这片绿意盎然的蔬菜基地上奏响追求“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欢乐之歌。目前规划的新村里已有120幢像甘永辉家这样的小别墅。
绿色产业“旺起来”
穿过郁郁葱葱的蔬菜基地,记者一行来到台资企业庆农种苗有限公司。一台神奇的育苗机正在欢快运转,一个个多孔的穴盘被陆续传送,覆土装进草炭土,然后机器精准地用针管把种子注入穴格,接着再覆土,育种作业一气呵成。
“种苗的培育很重要,它关系到农作物的发育和收成。”台商邓再铭介绍,以前农民挖洞播种,发芽率仅30%左右,采用现代化播种技术,种苗的发芽率提升到80%以上。邓再铭掀开一个大桶盖,神秘地说:“这里面可都是宝贝,运用零污染的有机生物菌发酵而成的有机肥料,它改变了以往化肥破坏土壤生态的弊端。”
“原来农民一亩地需要两斤的种子,现在只要35盘200孔穴格的种苗。”邓再铭说,庆农培育种苗成立之初,一年培育3000盘种苗,2017年达到2.2万盘。今年春节过后,黄秋葵就要开始播种,播种的数量比往年多,可以达到3万盘,600万棵。
沿着即将通车的省道208复线,记者来到绿荣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感受金针菇的“成长历程”。原料预湿搅拌、打包、杀菌、接种、试种、培养料、割头、采收,历经80多天,金针菇终于在智慧的菇房内“亭亭玉立”。
绿荣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是漳州市唯一的袋栽金针菇专业生产企业,占地12亩,经过6年的发展,成长为以工业化方式生产农产品的现代农业企业,年销售额上千万元。“我们的金针菇除了供应漳州本地客户外,还销往厦门、龙岩、三明等地。”甘荣德自豪地说。
在菇房里,女工们抱着刚刚采下的娇嫩嫩的金针菇准备送去打包,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现在正是金针菇上市的旺季,通常一天要采收5000多斤呢!”
“一年365天,金针菇的生长没有停歇,每天都要下料和采收。”甘荣德介绍,“金针菇的生长全程无污染,是玉米芯、麦片等谷物和自来水发酵而成,不添加其他物质,就连每天产生的2吨多废料,都送往工厂变成有机肥。”
南边村现有农地面积720亩,主要种植黄秋葵、西兰花、西红柿、甜豆等高优农作物,201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6万元,村财收入29万元。近年来,南边村现代农业的持续发展,带动村民不断增收,逐渐朝着构建一二三产业相融合的现代农业体系发展。
农民腰包“鼓起来”
来到鹅浪山果蔬合作社,50亩的蔬菜在眼前绿油油地舒展。青翠的菜叶里,西兰花娇羞地探出拳头般大的“脑袋”,叶子上不时有晶莹的雨滴滑落。三五成群带着斗笠、穿着长靴的妇女边谈笑边麻利剔除地里的黄叶。她们都是合作社的农民。鹅浪山果蔬合作社吸引32户农户入社。村民甘细缎说:“每天工作8小时,既能够照顾家人,又可以找点活干,不仅每月有‘工资’领,年末还有土地出让的租金拿。”
在南边村,像鹅浪山果蔬合作社这样的专业合作社还有宏佳果蔬、育才农机专业等4家,吸引100多户农户加入。农村合作社不仅每年为农户带来固定的租金收益,同时为农户提供就业。
“钱袋子”鼓了,村民也规划建起了新生活区。
“75亩的新村规划区域内,要求村民必须严格按照规划来建设,不得擅自扩建,一改农村无序建房、‘两违’等现象。”南边村副书记甘荣良指着新村边上一块空地说,这里有9亩的荒地,今后将规划农民公园,边上的水塘规划改造成游泳池,到时孩子们就有地方游泳了。
让贫困村民“脱帽”,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一直是南边村“两委”挂心的事。在村干部的带领下,记者来到黄坑社94号,这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甘月英的家。
崭新的不锈钢门窗,雪白的墙壁上,主人用心地贴上喜庆的春联。甘月英正和儿子在客厅看电视,见到记者便热情地迎了出来。她激动地说:“感谢党,感谢政府,现在生活真的很好。”甘月英的两个儿子因为残疾失去劳动能力。原本一家人没什么生活来源,住在老旧的危房里艰难度日。村里把她列为帮扶对象,在各级扶贫资金的支持下,建了这座两房一厅的房子。“村里安排甘月英负责镇道南边段和村道卫生保洁,每月2500元的工资,加上低保和特困户兜底保障,以及残疾人补助,全家人纳入大病医疗救助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甘月英一家的后顾之忧。”村党支部书记甘志勇说。
美好愿景“绘起来”
村道路面硬化,农民公园落成,鸡鸭散养、生猪养殖污染的现象不见了……
“一遇雨天,泥泞不堪,污水横流,常有人摔倒。”说起南边村以前的土路,很多村民记忆犹新。
2015年6月,南边村道路硬化工程开始,投资150万元,经过两年的改造,如今村道路面硬化率达到95%。
沿着整洁的村道前行,两边的蔬菜地里硕果累累,农户们喜上眉梢。“二女户”甘亚祥正挑着两箩筐满满的西兰花准备运往市场。这段时间西兰花长势很好,他准备今年扩大50亩的承包规模,种植西兰花、西红柿、黄秋葵等高优品种。“攒够了钱,来年咱们也建一座两层半的楼房!”甘亚祥对未来充满信心。
告别甘亚祥,记者一行来到刚刚建成的村民公园。几位妇女或带着小孩散步,或在运动器材上健身。“这里成了很多村民休闲的好去处,大伙说这生活可以赶上城市了。”一位村民乐呵呵地说。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今年计划再投入380万元,用于村庄配套设施建设,其中涵盖了幸福园、村级公办卫生所、村级污水处理站、文化公园等项目。”村支书甘志勇说,“南边村的规划有近景,还有远景。未来几年,我们将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借助省道208复线的通车,引进社会民间资本配套富美乡村建设,整合村庄闲置土地发展休闲农业,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生态经济优势,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大力培养新型的职业农民,带动村民增加收入。”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南边村干部群众表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弘扬甘氏祖先开拓勇猛的精神,以奋发昂扬的新风貌建设美丽幸福的新村家园。
新时代的南边村必将更加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