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霄下河乡:刷颜值 提气质 奏响乡村振兴协奏曲

  • 2018-03-19
  • 来源:云霄新闻中心
  • 编辑:云霄融媒|云霄新闻网
  • 观看:1419 次
  • 暂无简介

    本网讯(陈可姗 郑佳茂)近日,记者走进云霄县下河乡,看到掀起环保义工热潮的内龙村,村民自发当义工,环境好了,乡村越变越美;收获“致富果”的下河村,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生活越来越红火;传统历史文化古村落七高磜村,村民共同制定村规民约,美丽乡村的画卷正在徐徐铺开……

    今天的下河乡,在传承历史文化基因的基础上,将惠民生、护生态与兴产业相融合,以生态为底色,以产业为支撑,以文化为依托,正在向着宜居、宜业、宜游的新时代迈进。


    美丽乡村建设恰少年

    “以前一下大雨,雨水、生活污水排水不畅,冲得到处都是,影响了整个村的环境。现在好了,环境整洁了,吃完晚饭出来散散步,心情也舒畅了。”上河村村民蔡美凤高兴地说到。

    青山环抱、绿水环绕、稻果飘香、景色秀丽是新上河的真实写照,与几年前的“脏、乱、差”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近年来,上河村全力打造“布局美、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风尚美”的美丽乡村。2017年,全村共整治裸房主面6间、拆除废旧旱厕、猪舍106间,新建老人文化活动中心,启动村内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村容村貌全面改善,“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留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上河徐徐铺开。

    在距离上河村十几公里远的七高磜村,又将体会到另一种美。这里是省重点历史文化古村落,保留着不少革命战争时期的遗址。千岩竞秀,林涛竹海、云蒸霞蔚,是一片保存完好的生态林。结合村内自然景观、生态环境和村落历史文化、家园清洁行动,七高磜村的美丽乡村蓝图正在绘就。

    “每逢节假日就是我们最忙的时候了,游客越来越多,七高磜村山路十八弯,以前根本没什么人会来这里,现在村里环境改善了,乡村旅游也发展了起来,看到游客们来这里玩都笑得那么开心,我们也都乐了。”吴大爷高兴地说到。

    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开展环境整治,助力乡村振兴,不断刷新下河新颜值。

    产业发展逢其时

    “我现在有70多棵杨桃树,每棵年产能达到300来斤,每斤平均收购价在1.8元,按照这个势头,前景很乐观。”村民蔡艺勇乐滋滋地向笔者介绍到。

    “刚刚才发了500公斤的杨桃去了北京!”云霄县和丰合作社的法人蔡川和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在他身后近300平米的厂房内,十几名工人正忙着装箱、包装。“现在合作社每天能销售杨桃3500公斤左右,杨桃罐头5000公斤左右,不出意外,今年的营业额将突破1000万元。”

    目前,在下河村从事杨桃种植的农户近900户1500多人,占总户数的87%。全村杨桃种植总面积6500亩,年总产量2.5万吨,总产值1.2亿元。

    在杨桃产业发展壮大的同时,下河村还依托万亩杨桃基地,兴建起下河杨桃生态观光园。目前,下河杨桃生态观光园已全部完工。如今,每逢节假日,前来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产业发展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在下河村悄然兴起,焕发出新的活力。

    产业发展了,村民的“钱袋子”也鼓起来了,生活也有了盼头。2016年以来,全村共有69户250人实现脱贫,下河村也摘下了贫困村的“帽子”。

    乡风文明正青春

    在下河乡内龙村,你会看到一群身着红马褂的巾帼志愿者,无论寒暑,她们始终坚持在环境卫生整治的道路上,她们是内龙村“好厝边”项目的参与者。

    内龙村“好厝边”公益项目是由返乡青年林炉生发起的,以陶淑楼修缮为切入点,开展乡村社区营造,重塑村民与村庄关系。“保护环境只是“好厝边”项目的一个重要部分,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唤醒本土的力量,让村民自觉地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建设中,形成文明的乡风。”林炉生介绍到。

    “起初,不少村民觉得我们多管闲事,但我们用实际行动影响了身边的人,并逐渐得到大家的认可。现在,村里的小溪日渐清澈,道路日渐整洁,乡风日渐文明,村民的心里也日渐亮堂了起来。”志愿者林如燕这样描述起村里的变化。

    如今,内龙村的“好厝边”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一个乡村振兴的样本正在被塑造。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我们在不断刷新下河颜值的同时,也不忘搭好文化台,唱好经济曲,吹好文明风,不断提升乡村内在气质,奏响乡村振兴协奏曲。”下河乡党委书记朱光勇表示。

    乘着十九大的春风,乡村振兴的步子正在下河乡大步迈开。

    推荐信息
    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