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漳州找寻“灵感”

  • 2018-03-22
  • 来源:闽南日报-漳州新闻网
  • 编辑:云霄融媒|云霄新闻网
  • 观看:3115 次
  • 暂无简介
    ⊙摄影 蔡文原 游斐渊 陈凯东 撰文 张旭
    骑行在四季花海,享受惬意的优美和自在。

      黄楚原在漳州古城向观众奏响稀奇而古老的电子乐器特雷门

      黄楚原陶醉在特雷门的演奏中

      观众对特雷门的热忱和好奇让黄楚原感到很惊喜

      黄楚原在南湖湿地寻找大自然的声音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3月16日—18日,来自马来西亚的女作家朵拉、当代原创艺术制作人陈鱼简和作曲家、特雷门手黄楚原一行三人,来漳州做客,进行文化交流。

      作为漳州的老朋友,朵拉已多次来漳开展文学交流,创作了一系列关于古城、水仙花、番仔楼等漳州元素的文章和画作。用她的话说,漳州有取之不竭的创作题材,所以她十分喜爱来这里。而鱼简与黄楚原则是第一次和漳州亲密接触。在漳期间,他们在校园与大学生畅谈交流、在“五湖四海”骑行和演奏、在古城老街品味传统、在龙人古琴文化村感受古韵魅力……亲切、舒服,是他们对漳州的印象总结。

      对于黄楚原来说,如果没有漳州此行,在他一贯坚持的骑行日志里,大概难得有机会添上如此“随意”的一笔。这位有着“单车骑士”称号的音乐人,毕业于英国伦敦密德尔塞斯大学,主修作曲。自2006年起,为多部戏剧演出与舞蹈创作音乐和音效,创作与表演足迹遍布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骑单车,既是他代步的工具和提倡环保的态度,也是他亲近环境、捕捉创作灵感元素的方式。他曾经在冬天独自骑行550多公里,从伦敦到德国,就是为了让路程更有仪式感,颇有些“修行”的味道。而在漳州,南湖畔、花海间,“第一次和一群人一起,边骑车边聊天,还可以沿途收录奇妙的声音作素材。”黄楚原觉得,这样的骑行倒是很特别。尤其是第一次为漳州市民演奏世界上第一件电子乐器特雷门琴(Theremin),“观众的热忱和好奇让我感到很惊喜。”这个世上唯一不需要身体接触的电子乐器发出的美妙声音,混合着林间鸟鸣、花草芬芳,也为漳州留下一曲难忘的乐谱。

      在黄楚原看来,如今丰富的资讯反而让人类思维越来越僵化。“我们需要营造一个空间或氛围,让人们有机会去想象和创造。”他创办的Toccata Studio,成为马来西亚最主要探讨当代表演艺术创作研发的平台。在2015年发起为期五年的原创作品《2020计划》中,不止跨越艺术领域,同时成立《2020圆桌平台》,把各类专业人士融合沟通,为共创美好未来而努力。他觉得,南湖的“发呆处”正是个类似的空间,“有一个地方可以放空,跟自己对话,畅想一下未来,这是相当珍贵的。”

      而同行的鱼简则笑称,自己就是个“发呆高手”。作为一名原创艺术制作人,她的作品结合多元媒介,跨越不同领域。以音乐及影像实行空间转移的作品《太空幻影》于2016年开始世界巡演,分别在韩国、日本以及台湾地区进行演出,目前还在策划更多巡演场次。创作、巡演、交流……在连轴转的工作中,她需要每天找点时间“发呆”,“像手机要充电一样,给自己缓冲一下。”鱼简眼中的漳州,不大,但人们的生活品质很高,“在城市不断扩张的时代,这里的节奏不慌张,有足够的时间培养兴趣爱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很好。”在漳州“发呆”的日子里,熟悉的闽南语、好吃的美食、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和优美自在的环境,都已经收入她此行灵感搜集的“储存卡”里。“我还会再来!”


    推荐信息
    热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