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方圣炜)水葫芦又名凤眼蓝,浮水草本,在适宜的环境中繁殖迅速。水体富营养化是水葫芦不断繁殖生长的根基,成片生长的水葫芦不仅会阻断河道,影响航运和泄洪,还是农业、水利、环保的“头号敌人”,而且会限制水体流动,使水体中的溶氧量减少、水体发臭,抑制浮游生物生长,甚至会导致鱼类大量死亡。
“2018年新春伊始,云陵镇党委、政府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对水葫芦进行拦截和清理。”云陵镇水利分管领导曾清峰介绍道,“漳江河道云陵段北起虎头潭南至324国道九尾桥下,全长3.5公里,河段流经云陵镇渡头、下坂、北园、王府、溪美、大园、下港等7个社区(村),是主城区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段。2018年初至今累计已出动2500多人次进行水葫芦清理。仅漳江下坂段,每天清理的水葫芦就有近20船。”
既然已进行了清理,为何多处河道内仍有大片水葫芦?云陵镇镇长吴文群说:“水葫芦生长太快了,往往费时一天清理出一片水域,一晚上又长满了。”不仅如此,水葫芦因为适应性极强,清理后的残枝败叶随河水漂流,在水流较缓处就能继续生长并迅速繁殖。最开始只在云陵镇与火田镇交接处的漳江河段发现水葫芦,可由于最近一段时间气温回升,外加降雨量普遍偏少导致河中水体富营养化,形成特定水文气候条件,河道成为水葫芦大量繁殖的温床,正是因为这些特殊原因,造成漳江云陵段河道水生植物水葫芦爆发性生长。
针对漳江河道水葫芦爆长的情况,云陵镇党委书记方锦洲、镇长吴文群高度重视,多次到漳江沿岸进行实地查看情况,并现场召集河段内的社区(村)主干现场办公,协调解决打捞事宜。要求各社区(村)落实制定措施,主动应对,力求把水葫芦影响降到最低程度,要从根源上解决水葫芦大面积爆发的危害。
目前,云陵镇已经针对漳江水葫芦污染问题制定了整治方案,及时成立专业水葫芦打捞队,并做到“三到位”(资金到位、设备到位、人员到位)、“两及时”(及时建立24小时河道水葫芦巡查机制、及时定期进行河道机械清淤疏通)、“两设立”(设立多级拦截网将水葫芦拦截在可治理范围进行打捞作业、设立电话反馈专线让全民共同参与监督)。着力全面加强排查实施流域工业企业、沿岸场种养、建筑工地、畜禽养殖等影响水体的生产生活废水、工业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等污染整治,同时力争将防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使沿岸镇街和村社卫生环保、生态优美,漳江河道水质整体达到标准,努力将漳江流域云陵段两岸建设成集防洪、绿化、休闲、旅游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水清岸绿、环境优美、风景秀丽、景色宜人的“高颜值”河岸线和休闲带。